佛陀入灭是在公元前五百四十多年前,今天我们还能见到佛陀吗?佛陀说:一见法,即见我。怎麽样做才是崇拜佛陀的最好方式?佛陀说:实践我的教诲,就是崇拜我的最好方式。
虽然佛陀已经涅槃,但是他在漫长、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,全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,现在仍然地存在于人世间。
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,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.世世代代口口相传,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。这就是所谓的佛法,世尊的教法。
佛陀圆寂后三个月,也就是阿阁世王统治第八年,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结集,重颂佛陀的言教。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。阿难陀尊者,佛陀宠爱的侍者特具恩惠,常随佛陀左右,亲耳聆听佛陀教法。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,被大家推选出来分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。
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《三藏》,它代表了整个佛教。100年和236年后,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(1),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.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。
公元前83年,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(2),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结集。这样在佛教历史上,《三藏》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(3)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。
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,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,无论在现在还是在未来,使那些高超的评论家或激进学者们没有染污清净佛法的余地。 卷佚浩繁的《三藏》经典包涵了佛教精髓,它大概是圣经的11倍。 《三藏》(4),巴利语Tikitaka,即《经藏》(Sutta--pitaka),《律藏》(Vinaya--pitaka),《阿毗达磨藏》,即最高对法藏(Abidhamma--pitaka)。
佛陀自鹿野苑为乔陈如等五比丘出转法轮,入灭前为须陀拔陀罗说沙门道,四十五年间,始终以(法)-(四圣谛)教导弟子。佛陀经常强调(自州以自依)。(法州依法依),(不异州,不异依),明白指示弟子要依靠自己的努力,依靠法的指导,以自身的修习做为一依靠的洲屿,依法义的体验做为停靠的洲屿。也不要依靠其他外来的力量或神秘的方法,也不要以别人或其他地方做为停靠的洲屿。佛陀在强调这两项洲依时都没有提到(佛州佛依)或(僧洲僧依),有别于三皈依的一般教导。
佛陀不希望弟子对(皈依佛)有错误的依赖感。以为依靠佛陀庄严的色身或高贵的声誉,即可达到解脱之道。即使在(皈依法)的教示上也不希望弟子勉强的相信或盲目的信仰。
闻(法)的过程中则需要观察思维,见(法)的过程中却必须亲身实践。
(自州以自依)和(法州依法依)互为增上定。不需等到特殊的时节,不必期望胜妙的处所,就在此时此地就可以通往或达到解脱涅磐之境。 能够这样见(法)的人,自然也就见到佛陀的法身-戒,定,慧,解脱身,解脱知见身,必然会真诚的恭敬,尊重并供养僧伽。。这样的依止才是三皈依的意义。
(注)
(1)英译《大史》,第14-50页。
(2)同上,第19-50页。
(3)锡兰内地的一个小村,离康堤约24英里,此地仍是锡兰佛教徒朝拜圣地,《觉音法师传》 (Buddhaghosuppatti)说,写着经文的贝叶堆积起来有六只大象那么高。
(4)梵语-Tripitaka。
引用与参阅:1) 觉悟之路(斯里兰卡 那烂陀 长老/Narada Mahathera) 著学愚 法师/ 译
2)使念,原始佛法(希尔伯烈克著)
3)佛门入学(NaradaThera著)林佳颖/译
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