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归原始佛教

志在分享,传统佛教的书籍和读物。没有个人的观点,没有个人的论点。只有佛陀的传统教诲。 愿与大家共勉之,shadu shadu shadu

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

周利槃特尊者(四)

張貼者: 纪綵泫 於 01:22
通过电子邮件发送BlogThis!分享到 X共享给 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
订阅: 博文评论 (Atom)
Powered By Blogger

网页浏览总次数

热门帖子

  • 佛陀的九种德行(一)
    彼世遵亦即是 Iti Piso Bhagava 阿罗汉 Araham 正等正觉 Sammasambuddho 明行具足 Vijja Carana-Sampanno 善逝 Sugato 世间解 Lokavidu 无上调御丈夫 Anuttaro Purisa Damm...
  • 五法应常思维
    衰老是自然的法则, 我们并不能超越衰老, 病苦是自然法则, 我们并不能超越病苦, 死亡是自然的法则, 我们并不能超越死亡,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, 不论喜欢或珍惜, 最后将会与我们背离或分散的。 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, 由自己的业而生, 是自己业的亲族, 以自己的业支撑而活, 不论我们...
  • 佛陀的九种德行(二)
    (一) 阿罗汉 ( Araham ) 佛陀被称为阿罗汉有几个原因。 阿罗汉在巴利文中是 Arahant 。 Ari 是贼, hata 是杀。所以阿罗汉是杀贼的意思。 什么是贼呢?就是贪,嗔,痴烦恼贼。“诸烦恼贼,常伺杀人”。佛陀以阿罗汉道断尽了损害有情的一切烦恼贼。故名杀贼...
  • 回归原始佛教
    三称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...
  • 佛陀最初的格言偈
    在无数生死的轮回中,无法寻获那造屋的人,每一次的生死流转都是苦。 啊!造屋的人(欲望)我已发现,你已无法再建造屋子了(身心)。 一切的橼木(烦恼)已摧毁,柱梁(无明)也已折断。心已不再造作,一切的爱欲皆尽灭(那既是涅磐)。 转载:佛教课诵本经文集(Bhikkhu Dhammava...
  • 頭陀僧如何調伏性欲
    (3) 從這段敘述中,我們知道阿姜範相信輪迴,與他同行的雲遊僧也如此相信。一如阿姜汶,阿姜範把對那不知名女子的這股強烈吸引力,歸因於他過去的「業」。 阿姜宛與失去正念的阿姜汶、阿姜範不同,他深信就是靠著默念「補哆」的禪修,使自己免於沈迷女色。他回想發生於沙功那空省蓮花村(Ban ...
  • Ratana Sutta 三宝经
    Ratana sutta三宝经 Yânîdha bhûtâni samâgatâni 任何在此聚集得众生 bhummâni vâ yâ niva antalikkhê 不论在陆地或在天空中 Sabbêva bhûtâ sumanâ bhavantû 愿这一切众生快乐 athôpi...
  • 供养僧侣的知识
    事實上佛陀可以不必托钵乞食,但是他為了使眾生獲得利益,因此還是托缽乞食。此外,佛陀為了顯示聖者們的模範,所以托钵乞食。托缽乞食是四聖種當中的一種。四聖種意思是沙門應當對飲食、衣服、住所、醫藥這四種資生用具感到知足。托钵是對食物知足的很好方式:沙門不期望將能得到何種食物,而是必須滿...
  • Mangala Sutta 吉祥经
    三称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...
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複雜的業報
    有一次,佛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遊化,住在城北的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。而尊者三彌提,那時也在舍衛城附近,住在一處僻靜的林間小屋中 。   這天午後,有一位名叫「普達梨弗」的出家外道,正好走到尊者三彌提的住所,就進屋去參訪他,向他提了個問題:   「三彌提道友!我曾當面聽沙門瞿曇告...

我的简介

我的照片
纪綵泫
Bandar puteri, Klang, Malaysia
停停走走,终于又回到了这里,就像候鸟一样,在季节来临时停靠在彼岸。在春天来临时回到最初的原点。
查看我的完整个人资料

关注者

博客归档

  • ▼  2008 (61)
    • ▼  九月 (59)
      • 回归原始佛教
      • 佛陀最初的格言偈
      • 佛的教诫
      • 佛陀的九种德行(一)
      • 佛陀的九种德行(二)
      • 五法应常思维
      • 五蕴重荷
      • Mangala Sutta 吉祥经
      • Kara.niiya Mettaa Sutta 慈经
      • Ratana Sutta 三宝经
      • 什么是法?什么是皈依?
      • 佛陀的教化
      • 佛陀的故事(一)
      • 佛陀的故事(二)
      • 佛陀的故事(三)
      • 佛陀的故事(四)
      • 優波離出家(一)
      • 優波離出家(二)
      • 優波離出家(三)
      • 優波離出家(四)
      • 大迦葉尊者(一)
      • 大迦葉尊者(二)
      • 大迦葉尊者(三)
      • 大迦葉尊者(四)
      • 周利槃特尊者(一)
      • 周利槃特尊者(二)
      • 周利槃特尊者(三)
      • 周利槃特尊者(四)
      • 釋尊說故事 1 — 平等无私
      • 釋尊說故事 2
      • 釋尊說故事 3
      • 釋尊說故事 4
      • 琉璃王子的憤怒 一
      • 琉璃王子的憤怒 二
      • 琉璃王子的憤怒 三
      • 琉璃王子的憤怒 四
      • 上座部佛教保存原始佛教教法
      • 八正道-出世間的唯一途徑
      • 佛陀的宗教态度与教育模式
      • 苦谛:关于五蕴的原理
      • 集谛:关于十二因缘的原理
      • 灭谛:关于涅槃的原理
      • 道谛:关于八正道的原理
      • 四念处:看破红尘的入道路径
      • 頭陀僧如何調伏性欲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以欲愛斷欲愛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能成就無量福道的教誡教化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金縷衣的布施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作福不嫌多,但用於解脫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有愛就有痛苦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鹿住優婆夷的疑惑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愚蠢的善宿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複雜的業報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.[和+心]破錯誤的惡業報應論
      • 阿含经故事选——意業為最重──優婆離外道居士的歸依
      • 薄褔善來
      • 貧生童子
      • 降龍的沙伽陀
    • ►  十月 (2)
  • ►  2009 (9)
    • ►  二月 (8)
    • ►  六月 (1)
  • ►  2012 (1)
    • ►  四月 (1)
  • ►  2014 (1)
    • ►  七月 (1)

我的博客列表

  • Dhamma
  • Vihara Buddha Gotama - Revitalising Sutta-Vinaya - VBGNet.Org
  • learning buddhism

Feedjit

Mixpod


MusicPlaylistView Profile
Create a playlist at MixPo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