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

八正道-出世間的唯一途徑

八正道是趣向涅槃之道
以八正道為根本教義。八正道直接與生命實相有關,若不依止八正道,任何 世間眾生不能安住於世,也無法解脫,因此,八正道是世間、出世間的唯一途徑。 每個人都毫不遲疑地堅信八正道是佛法──尤其是上座部佛教──的本質。 佛陀如是說:「八正道,我說即是梵行」,即是佛法。 八正道就是正確修行或嘗試修行八種正確的法門。也就是在每一種生活方式中都 能具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和正定,並使之成為生活 的藝術,其實八正道是唯一可稱為佛教修行法的巧妙法門。 任何具有自然智力的人都可能證悟八正道,所以世尊說八正道是人人「應當可證 見的」,或待發覺並待證悟的,世尊稱它為「自然趣向涅槃之道」或「流」。它 使眾生自然趣向涅槃,使每位奉行八正道者必然且奇跡地證得涅槃。因此,對眾 生而言,八正道正是證得涅槃之道。 [正見是眾善之始] 八正道的第一項是修習正確的知見,簡稱為正見。正見包括各種智慧或究竟了悟。 如:徹悟直接說明苦及苦的止息的四聖諦、一切現象的緣起、一切存在的本質 ──無常、苦、無我及整個因果律的範圍。證悟以上任何一種法都會有相同的結 果──涅槃,脫離俗世生活﹔另一方面,正見也間接包含所有世間正確的看法, 這些看法是獲致世間祥和與利益的方法。 佛陀稱正見為「眾善的開端」和「洞察四聖諦的開始」。它是涅槃──苦的止息 ──必然來臨的徵兆,就好像晨曦象徵一天的開始。 大家也許知道,正見一旦現前,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和正 定都會同時自動產生,當時機成熟時,我們就會從苦中解脫。《增支部》說:「 人靠著正見的徹底實踐,以克服所有的苦」,於是佛陀稱正見為「解脫的開端」, 這帶給我們很大的希望,我們應該熱切而且心存感激地儘快奉行八正道第一項的 正見。 [正見是正定的基礎] 奉行八正道最大的希望是,每當我們向內觀照(實際上就是正見)時,自然同時 會獲得與正見成正比增長的正定。 其實,人心念紛亂時根本無法修習,自然地修習所獲得的也是自然的定﹔如果按 照技術化、規則化的方法修習,則所獲得的也是與該方法相應的定。一旦修習正 見,自然就可獲得更深的定力,而這份定力又積聚成幫助正見自然涌現的資糧。 缺乏正見,我們就不知如何修習,一個人先前所獲得的正見會時時刻刻激發出正 定的力量,而這新激發出來的正定力也會反過來促使正見成正比增長。關於這點, 佛陀曾經如是說:「沒有慧,就沒有定﹔沒有定,也不會有慧﹔定慧具足,則近 於涅槃。」
定、慧是彼此存在的必備條件。因此,沒有慧,不能生定,反之亦然, 定、慧是互相激發而成的。 我們可以射箭的例子來說明上述的現象。當一個人手持弓箭瞄準目標時,無須以 意志來集中精神,這種集中的精神會自然而然地與瞄準同步產生。如果射箭的人 想射中目標的認知堅定,那麼他的精神集中也會很堅定,認知時時刻刻都強化精 神的集中(定)。同理可知,正確了解解脫的價值,必然會引生正定的力量,並 且完全和佛陀上述所說「無慧就無定」的說法一致。因此,把重點放在修習正見 上,就會自然產生適當且足以徹悟真理的正定。一般說來,一個健康、智慧的人 可以從事這種修行,且獲得滿意的結果。

佛陀曾在《增支部》以四種方式中描述定: (一)預知此生幸福的定,這是四色定的修行。 (二)獲得智見的定(一種不平凡的領悟力)。這是作意光明想、住晝想的修行。 (三)獲得正念正知(意識的專注與純淨)的定。這是為了達到自我控制,而觀 照內心活動的修行,也是為了能洞見受、想、行之生、住、滅的修行。 (四)獲得息滅四種有漏(欲漏、有漏、見漏、無明漏)的定,這是觀照五取蘊 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生滅的修行。 由上述可知,第四種的定就是可獲得如經典上所說的智慧或正見的修行,修習這 種定主要是為了培養智慧,事實證明「修習正定」這字義,比我們平常所知修四 色定的範圍廣得多。因此,定的修行不能離開慧或正見,上座部佛法的定在解脫 的目標上絕對直接或間接地與慧並存,並不是如多數人所認為的只要安靜持續地 打坐而已。 至於八正道之一的正定,佛陀在許多經典中是以四色定來說明,而且在《中部﹒ 大四十經》中,佛陀也解釋正定具有能分辨善惡的正見,且是能製心一處的心理 狀態。因此,正定因具有正見而稱之為「正」,否則修習四色定會落入外道,如 佛陀證悟前的老師阿羅邏迦藍、優陀羅羅摩子所修的苦行與其他外道的信仰,那 樣的定不屬於八正道,不能通往佛法的目的──涅槃。因此,正見和正定必須片 刻不離地並進,這就是上座部佛教的特色。 [正見是八正道的指導綱目] 不僅如此,只要正見現前,八正道的其他六要素──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 正精進與正念也就可以順利增長。正見的本質可以明辨是非、可行與不可行、有 益與有害,同時也知道修行的方法。更甚者,它有很強的覺悟力,常常趨使人們 依據正確的認知處世。因此,透過正見,一個人必然有正確的目標、說正確的話、 行為正當、正確地生活、正精進,並且能正思惟,由於正見的力量,這六項德目 變得較易達到。 從另一個思考的角度看,為了達到八正道中屬於「戒」的正語、正業和正命的目 標,必須有慚與愧兩種力量的支持,也需要收攝六根(根律儀)。同樣地,因為 具足正見,這些支持的力量可以很奇妙地獲得。甚至八正道中的正定,它形成的 因素有正精進、正念和正定本身,它們相依共存,互相支撐,如心輕安、身輕安 也可以經由正見的力量,而很容易獲得。
因此,正見是八正道的關鍵,也是其他 項目的指導綱目,所以佛陀稱它為八正道的「先鋒」。八正道中屬於「慧」的正 思惟和正見也是如此,當它們在正見的引導下時,就可得到適度的增長。 尤其,具足出世的正見時,可以解決前述六項的實際困難,甚至包括正定本身等 七項困難,也可以解決。由出世正見的四個層次所獲致的智慧可以用一句話說明: 「對我們而言,凡事不執取,則不受後有。」一旦人的內心充滿「不執取」等的 正見,邪見、邪思惟、邪語、邪行、邪命、邪精進、邪念、邪定等就不會滯留心 中。更確切地說,內心就會自動地「改邪歸正」,臻至圓滿。因為對世間的一切 不執著,最終將達到滅──涅槃,也就是痛苦及其起因的究竟滅除。只有靠「凡 事不執著,則不受後有」的正見,這種可能才會發生。 [八正道使世間不缺少阿羅漢] 最奧妙的一點是八正道使世間不至於缺少阿羅漢。
佛陀在入滅的那天說:「憍陳 如!如果比丘正確地生活,世間就不會缺少阿羅漢。」其中「正確」指的就是八 正道。佛陀當時也說:沒有八正道的宗教,就沒有四果位的聖者──須陀洹、斯 陀含、阿那含和阿羅漢。那一個宗教沒有八正道,就沒有四果位的聖者,而佛教 中是有八正道的。
為甚麼八正道能使世間不缺少阿羅漢呢﹖這一點也不難明白。當一個人依循以正 見為導、正定居後的八正道生活時,他的生活就自然地不讓煩惱有可乘之機,煩 惱一旦缺乏來自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滋養品,就會日漸消弱,終至死亡。 假如每個人都根據八正道的原則過正確的生活,那麼所有的煩惱將必然消失殆盡。 若煩惱消耗到可以證得聖果的第一個標準時,這人就證得須陀洹(◆入流的狀態 ),最終的阿羅漢果也必然可經由八正道證得,而趣向涅槃。因此,這對每個人 而言,都是很大的希望,因為證初果須具足的毅力是人人可及的。 我們內心持續修持定,以證悟「不執著樂,不執取一物,則不受後有」,會使我 們的內心遠離對世間事物或有情眾生的執著,並且使內心趨向「息滅一切苦── 不留任何受苦之因」,這是因為他已沒有任何束縛。 當我們的內心一直持續集中在這種不執著的真理上,最終的正見會自然產生,自 然趨向涅槃。因此,言語、行為、生活方式、努力、注意力和專註力就不會趨向 邪惡,善良自動持續地充塞身心,而成為完美究竟的八正道。同時,由於缺乏滋 長煩惱的必需品,煩惱最後也漸漸萎縮,直到證得某一沙門果,甚至證得阿羅漢 果。
以上所說就是可使世間不缺少阿羅漢的八正道的奧妙,對眾生而言,這方法是實 際可行的。這就是上座部佛教令我們深感驕傲的第二項特色。 涅槃是至高無上的法 三、不生、不有、不滅的涅槃超越任何事物,包括任何宗教所信仰具有創造、控 制與毀滅等三種力量的上帝,這是至高無上的上座部佛法。

转载:http://www.angelfire.com/rnb/rufone/fb/fb-6.htm
上座部佛教保存原始佛教教法

没有评论: